不到长城非好汉。其中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长城景区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欣赏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都是目前我国保存比较完好的长城部分杠杆炒股原理是什么,也是万里长城的典型和代表。
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冯路
近期美国炒作中国绿色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判断一个产业产能是否“过剩”,不仅要看当下的供需关系,还应考虑这一产业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中国绿色产业当前仍处于上升区间,未来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目前供给能力超过需求只是短期现象,中长期来看产能不仅不“过剩”,反而严重不足。
近期美国政府宣布了自中国进口商品的新关税税率,其中重点是中国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的税率翻一番。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期间也多次提及中国“产能过剩”。中国绿色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再次成为广泛讨论的议题。
产能过剩并非一个新话题,以往很多学者讨论过其程度和成因,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市场信息下的企业盲目投资、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当干预、国内或国外原因导致的市场需求骤降、经济周期因素等。但这些观点都基于静态分析,只考虑当时经济环境下产能过剩产生的基础,而没有从产业结构变化的动态视角来分析。
经济增长需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每个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一开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呈上升趋势,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同时新兴产业份额上升。产业结构在这种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实现升级,整个经济也得到持续增长。
笔者团队近期采用类似思路,分析了2002-2021年间,中国单位出口产值带来的碳排放量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产品层面碳强度与出口结构的关系。我们发现:第一,中国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和目的国市场的份额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第二,碳强度越高的产品越早达到出口峰值;第三,这种非线性关系的主要成因是,中国国内碳排放成本提高等因素导致产业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按照碳密度划分的行业结构变化,也符合一般产业变迁的规律。不同碳密度水平的产业有自己的生产周期,高碳密度的产品会逐渐被淘汰,而低碳绿色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整体碳密度和碳排放下降。
上述发现对我们理解产能过剩提供了新思路:判断一个产业是否产能过剩,不应该仅仅看当前供需是否平衡,而应该考虑这一产业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如果已经进入下行区间,则这一行业不仅在当前供过于求,在未来面临的市场需求也会萎缩下降,这时候如果由于市场扭曲和政府不当干预,落后企业无法被淘汰,导致产能退出和市场出清受阻,那么就会形成过剩产能;如果还处于上行区间,未来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潜在的市场空间能够吸纳更多的产能,那么即便在短期内供大于求,只要能够保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从行业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看,也不应视其为“过剩产能”。
具体到绿色产业,由于其低碳属性,大部分尚未达到峰值,处于上升区间,因此判断是否产能过剩应考虑未来需求。
国内需求方面,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求未来以更大力度推广新能源,这将为国内绿色能源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全球视野来看,绿色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特征。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全球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65万辆,较2014年增长约42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有余;同时,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均远超目前的全球供给能力。
最后,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翻四倍,达到650GW。因此,在全球“双碳”目标转型和巨大的需求面前,“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发电)的产能不仅不过剩,反而存在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应该以动态的、全球的视角看待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绿色产业还处于上升区间,未来市场前景还很广阔,当前供给能力超过需求只是短期现象。政策治理应关注提升效率而非机械地限制产能。
本文编辑丨吴琼
责编丨丁开艳、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杠杆炒股原理是什么